大诗人杜牧留存于世的唯一墨迹——《张好好诗》“流亡”东北
美人迟暮,难免令人唏嘘伤感。一千二百年前,唐代诗人杜牧为歌妓张好好挥笔赋诗一首,成为了我们能见到的这位著名诗人留存于世的唯一墨迹。
杜牧(803—852年),字牧之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他才华横溢,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绝句,如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。”(《赤壁》)、“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(《清明》)、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(《过华清宫》)。然而,从这幅《张好好诗》卷上,我们能看到,诗人不仅有着逸致豪迈的诗情,书法也是气格雄健,颇具功力。正如明代书画鉴赏大家董其昌的评述:“牧之书《张好好诗》,深得六朝人风韵,余所见颜柳以后温飞卿(庭筠)与牧之亦名家也。”
《张好好诗》卷由宋徽宗赵佶题名,见于《宣和书谱》卷九,并钤有宋徽宗诸玺印,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式样。后曾递藏于宋代贾似道、明代项元汴、张孝思、清代梁清标等人,乾隆年间入藏内府。1924年,逊帝溥仪将此卷携出宫外,流散于东北。1950年,琉璃厂论文斋老板靳伯声的弟弟在东北得到此卷,带来北京,转手持往上海。著名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得知此消息后,急托墨宝斋马保山先生追寻此卷,以免此卷流失海外。幸得上天眷顾,诗卷寻得,张伯驹先生以重金购回,内心狂喜,每晚睡觉都置于枕边,如此数日,爱不释手。1956年,张伯驹先生将此杜牧所书《张好好诗》卷捐赠政府,珍贵文物重为故宫博物院收藏。
《韩熙载夜宴图》 抗战胜利后,张大千曾一度借居在北京颐和园内...
Copyright © 2009-2022 CHINAMAOTI.COM. 版权所有,违版必究!
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南湖11号2楼 办公室主任: 杨枚 办公室联系人:杨旭飞: 手机: 13520756002
邮 编: 101118 QQ:814228950 E-mail:814228950@qq.com
本站部分内容均为新宇世霖文化艺术(北京)有限公司(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)原创,未经许可请勿转载!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005号 京ICP备2021005109号-1